省建筑科学院获得3项青海省科技成果证书
信息来源:省建筑科学院 ‖ 发稿作者:省建筑科学院
‖ 审核人员:党群部 ‖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02日 ‖ 查看2848次
2020年5月,省建筑科学院共获得3项青海省科技成果证书,其中1项成果评价为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成果一:《高原地区典型建设工程检测监测技术集成应用研究与示范》 该项目成果针对高原地区建设工程的结构特点,提出了基于简化悬臂梁的建筑物损伤评估方法、基于统计矩理论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和基于改进直接刚度法的损伤评估方法,对高原地区建设工程损伤机理进行了研究。同时利用区间分析法研究了不确定因素对结构损伤识别的影响程度,结合有限元模型修正技术,实现了在不确定因素干扰下的结构参数快速识别。该项成果研发了高精度动力测试自动化诊断可移动便携式软硬体平台,实现了建筑动力特性的快速自动化检测。 该项目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件, 实用新型专利3件, 软件著作权8件;发表学术论文32篇,其中SCI收录18篇, EI收录12篇;编制国家标准1部,地方标准l部,出版中英文专著2部,获得省级工法4项。 2019年12月25日,由中国工程院江欢成院士为主任委员、深圳大学任建新教授为副主任委员的成果评价专家委员会对该成果进行了评价,认为该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其中基于改进直接刚度法进行结构损伤评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成果二:《青海省非膨胀自防护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规程》 该成果是基于青海省地方标准《青海省非膨胀自防护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规程》DB63/T1744-2019登记的青海省科技成果。 该技术规程主要是为了确保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在不同环境条件和环境等级作用下,达到规范规定的耐久性设计使用年限的耐久性要求。编制组在编制过程中深入研究了青海省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现状,认真总结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设计和施工经验,同时参考有关国内相关标准和国际先进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本规程。 该技术规程已于2019年9月1日发布实施。 成果三:《青海省建筑结构检测技术规范》 该成果是基于青海省地方标准《青海省建筑结构检测技术规范》DB63/T1756-2019登记的青海省科技成果。 该规范是为了规范青海省建筑结构的施工及使用期间全生命周期监测,使安全监测技术的实施和验收制度化、规范化,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工程实践经验, 参考有关国家标准,并在广泛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 该技术规程已于2019年11月1日发布实施。
|
|